读书笔记(四)—— 易中天中华史:祖先
看清自己,必定先要追根寻源。神话和传说,都是民族的童年记忆,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。神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,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心灵史。只要抹去神秘的色彩,我们就能打开迷宫,依稀看见一些真实的东西。本书将和您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,发现我们祖先——女娲、夏娃、伏羲、炎黄、尧舜的本来面目。
夏娃造反
人之初,性本性,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,完成了与神的合谋。
1.上帝造人是一次性的。在创造世界的最后一天,上帝先用泥土造了亚当,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,再把他们安顿在伊甸园,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。之后,是休息。哪怕他俩不听告诫,被蛇诱惑,偷吃禁果,犯下原罪,也不管。
显然,上帝造人很轻松,甚至有点漫不经心。
女娲就辛苦得多。她先是用黄土和泥,把人一个又一个地捏出来。我们不知道,伟大母亲的处女作是男是女,也不知道开始时创造了多少,但可以肯定不止两个人。从女娲的传说看,她老人家的本意竟是要造出全体人类。
这当然不堪重负。于是灵机一动的女娲,便只好扯下一根藤条沾上泥浆,再举起一甩,把人批量地甩出来。因此后来有人说,富贵者,就是女娲用黄土亲手所造;贫贱者,则只是当时洒落在地上的泥浆。看来,富贵贫贱,虽然都是女娲子孙,但真要“不分先后”,还是有点难。
2.我们没有创世神。盘古,只是分开了原本就有的天地;混沌,则连自己都是被开窍的。他们都不是创造者。按照中国哲学,创造者是《老子》的道,或者《周易》的易。道,倒是跟上帝一样无象无形,但可惜没有动手,也不是神。易,就更没有神性和神格。
3.没有终极创造者,或终极创造者没有神性和神格,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。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深刻影响,以及由此造成的成败得失,无疑是只能从长计议的话题。现在能够肯定的是:在世界神话的谱系里,女娲不是第一个神,也不是第一个人,甚至不是第一个女人。第一个女人是谁?夏娃。
4.神话,是世界范围的集体梦幻。
5.但,为什么是夏娃?因为只有她,才具备中间环(Link)的双重性。创世纪的故事说得很清楚,上帝刚刚把她创造出来时,亚当只是叫她女人,偷吃禁果以后才叫她夏娃,理由是她将成为“众生之母”。也就是说,之前她是少女,之后她是母亲。
6.女人跟男人的肋骨,又有什么关系?作为上帝的创造物,夏娃为什么要跟上帝作对?作为亚当的肋骨,她又为什么要去诱惑亚当?亚当的肋骨诱惑亚当,岂非自己诱惑自己?
7.其实,伊甸园可以是空间概念,更可以看作时间概念。或者说,世界上也许并没有什么“伊甸园地区”,却未必没有“伊甸园时代”。问题仅仅在于,它是什么时候?心智初萌的小儿时节。
8.国家的诞生是文明的标志,社会的发展则是人类族群通过迁徙、兼并、繁衍和扩容,不断变化壮大的过程。从原始群到氏族是由点到面,然后则是由面到片(部落),由片到圈(部落联盟),最后由圈到国(国家)。一言以蔽之:点、面、片、圈、国。
显然,这些类型既是组织形式和社会形态,也是历史阶段,因此都该有神话传说中的代表人物。比方说,代表国家诞生的是夏启,代表部落联盟的是尧舜,代表部落的是炎帝和黄帝,代表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的是伏羲和女娲。那么,代表原始群的是谁?夏娃,也只能是夏娃。
9.人类原本跟其他灵长目动物一样,也是浑身长毛的。灵长目分三科:猴、猿、人。猿科与猴科的区别是无尾,人科与猿科的区别是无毛。无毛无尾却有皮下脂肪,这在一百九十多种灵长目动物中,是唯一的例外。
10.人类从毛猿变成裸猿,不是要做脱衣舞娘,而是要当运动健将。也就是说,面对动物界那些职业杀手,无论死里逃生还是逐鹿中原,我们都必须露出皮肤,增加汗腺,以便在狂奔之时快速降温。
这当然很历史唯物主义。但,为什么那些同样面临生死存亡的动物,包括狩猎的狮和虎,逃命的兔和鼠,都不必技术革新,脱下毛衣换成皮下脂肪,唯独人类需要?难道仅仅因为我们原本生活在森林,是平原上的外来户?
找不到原因,就只能看结果,再倒推动机。那么,裸猿毅然脱掉那身裘皮大衣,又得到了什么好处?变得性感。
11.实际上,性感既是性爱的快感,也是性别的美感。快感也好,美感也罢,所有的可能都来自于人猿之别,甚至就是对“从猿到人”之革命成果的直接享受。
12.问题是,为什么只能是亚当的肋骨造夏娃,不能是夏娃的造亚当?或者说,为什么夏娃只能在亚当之后?因为只有夏娃,才能迈出革命性的关键一步。这一步,就是从生殖到性。
13.当然是夏娃,也只能是夏娃。或者说,是女人。道理则很简单:动物之所以没有性,完全因为雌性除了生殖目的别无所求。不难想象,如果它们也有“无关生育的性欲”,自然界就会有妓院了,只不过性工作者会是雄性。
显然,我们不能指望亚当来革命,他也革不了。从生殖到性,真正发生了变化的只可能是女人;起着决定作用和关键作用的,也只可能是她们。所以,蛇想要引诱和能够引诱的,必定是夏娃。夏娃接受蛇的诱惑,则说明她觉得男人那东西挺好。或者说,女人已经有了“性趣”。
女人解放,人类也就解放了。
14.夏娃是少女时代的女娲,女娲是成熟阶段的夏娃。夏娃变成女娲,就是蒙昧时代变成了野蛮时代。这个新时代是以制陶术开场的,正如前者的标志性成果是吃鱼和用火。有了火,黑夜不再漫长。有了陶,文化就能留下足迹,我们也很快就会在那些荒古的遗物上看见女娲的微笑。
女娲登坛
生与死,秘密都在女人。女娲变成蛇,是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错乱。
1.死亡女神,是女娲和维纳斯们的“死对头”。母亲神的死对头当然得是另一种样子。但,生育女神肥胖臃肿,死亡女神身材曼妙,却让人大跌眼镜。原始人为什么要这样塑造他们的女神,定要弄得“生不如死”呢?是审美观不同,还是价值观相异?难道美丽是危险品,粗笨反倒是可靠的?或者我们眼中的性感魅力,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毫无意义,还必须退避三舍,敬而远之?
2.女娲诞生于一个不解之谜——死亡。
对死亡最直截了当的理解,当然就是“我没了”。问题在于,明明白白存在的“我”怎么会没了,又怎么能没了?“我没了”这件事,我知道吗?如果我知道,那么我还在;如果不知道,又怎么证明没了的是我,不是别人?这可是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事。
结论也只有一个:我还在,只不过换了地方。
万物皆有灵,灵魂可转世,这可能是最原始的人生哲学。当然,怎么转,是转到冬窝子还是夏牧场,是立地成佛还是做牛做马,要到很久以后才能由宗教来回答,原始人并不知道。他们只知道,如果灵魂不过换了地方,那我就没死。
3.生与死,秘密都在女人身上。只有女人,才掌握了人世间的“一号机密”。
人类最早的神,清一色的都是女神。
甚至直到希腊时代,也仍有大量女神:天后赫拉,冥后珀尔塞福涅,灶神赫斯提娅,大地女神盖娅,爱神与美神阿芙洛狄忒,智慧女神雅典娜,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,青春女神赫拍,胜利女神尼姬,正义女神忒弥斯,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,丰产女神德墨忒尔,海洋女神欧律诺墨。
4.在一个属于迈锡尼(Mycenae)之前米诺斯(Minoan)文明的克里特(Crete)印章上,人们看到这样的场面:乳房丰满的女神高高站在世界之巅,骄傲地举起一条蛇,向世人炫耀她的君临天下;身材健美的青年男子站在下面崇敬而兴奋地欢呼,阴茎雄起,蔚为壮观。这既非色情,更非淫秽,也非游戏或胡闹,而是一种极其神圣而庄严的仪式。在此仪式上,勃起即致敬。雄壮勃起的阴茎,是生命力的体现,也是女神的赞美诗。这种仪式,就叫“生殖崇拜”。
5.生殖崇拜是女娲的杰作。女娲是一只大青蛙。
女娲怎么会是蛙?又怎么可能是蛙?因为本来就是。娲,今人读“蛙”,古人读“呱”,正是青蛙的声音。有人说这个字读蜗,因此是蜗牛。其实蜗牛的蜗古音也是“呱”。可见娲就是蛙,女娲就是女蛙,只不过是伟大的、神圣的、创造生命的神蛙或圣蛙。[插图]这样的神蛙或圣蛙,当然不能写成青蛙的蛙,必须特别创造一个字,专门用在她身上。这就是女娲的娲。这个字除了为女娲命名,没有别的用处,可见是特创的。
6.也许,这就是女娲的身世之谜——女娲就是女蛙,是主管生育的蛙女神,也是率领我们迎战死亡的胜利女神。她老人家是蛙,我们的孩子才是娃。娃娃落地,呱呱而鸣,于是荷塘之中月色之下,便是一片生命的交响。
7.我们民族的月亮神就该是女娲,太阳神则该是伏羲。伏羲和女娲,在民间传说中是兄妹或夫妻。伏羲手上捧着太阳,里面有一只太阳神鸟;女娲手上捧着月亮,里面有一只月亮神蛙。
8.太阳是男性的,月亮是女性的。其次,太阳和月亮都是女神所生。这就告诉我们,生殖崇拜有男有女。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物是月亮,男性的就是太阳,而且,对母亲和女性的崇拜一定在先,太阳也只能是女神的儿子。
9.作为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,阿尔忒弥斯一定出生在前;作为光明之神和文艺之神,以及“准太阳神”或“伪太阳神”,阿波罗一定在后。也就是说,当阿尔忒弥斯驾着月之车飞过天际穿行丛林时,眉心嵌着太阳的阿波罗,应该还在娘胎之中。两个版本并存,说明真相没有完全被遮蔽。
同样,手捧月亮的女娲一定在先,手捧太阳的伏羲一定在后,羲和与常羲则要到伏羲出生之后才被追认。女娲也不可能是伏羲的妹妹,更不可能是蛇,只可能是蛙。蛙变成蛇,显然是有人做了手脚。
10.那么,女娲变成蛇,对谁最有好处?
伏羲,或伏羲的粉丝和接班人。道理也很简单:如果伏羲和女娲都是蛇,那么,谁先谁后就说不清,后来者也就可以居上。比方说,把伏羲说成女娲的哥哥。就连那些不得不承认女娲为“三皇”之一的,也要把她放在伏羲之后,排名的次序是:伏羲、女娲、神农。
伏羲在前,女娲在后,又有什么意义?证明男尊女卑天经地义。
11.这事非做不可。前面说过,夏娃也好,女娲也罢,包括现在说到的伏羲,都并非确有其人,更不是单个人,而只是符号和代码。夏娃代表原始群,女娲代表母系氏族,伏羲代表父系氏族。但,进入伏羲时代后,社会性质就变了。如果不确认男尊女卑,男权社会又岂能延续至今?
伏羲设局
爹若有奶,爹便是娘。男人一旦掌权,潜伏的蛇就会变成飞天的龙。
1.最直截了当的动因是男人要搞“文化革命”。也许,这场革命是非暴力和渐进的;也许,革命的意识模糊而朦胧;也许,这事其实酝酿了很久很久;也许,它的背后有着经济的推动和考量。是的,也许。
但不管怎么说,氏族的男人和女人终于都认为,仅有女性生殖崇拜已经远远不够,还必须承认男性在生命创造中的作用,并用一种合乎逻辑和法理的形式予以肯定。
男性生殖崇拜开始了。
2.蛇,天然地就像男性。因此,诱惑夏娃的必定是蛇,被诱惑的必是夏娃。这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,此后的二次革命也还要靠蛇。由是之故,当它潜伏在伊甸园时,上帝只好装作没看见。
其实在蛇之前,男性的象征便已出现,这就是鸟。鸟的崇拜要早于蛇,待遇也比蛇高。直到现在,它也仍是男性生殖器的代名词。这种指代甚至是一种“国际惯例”,比如英国人就把男人那玩意称为小公鸡(cock)。
鸟和蛇也都有卵。尽管并非所有的蛇都是卵生,对于原始人类却意义非凡。事实上,当他们看见小鸟或小蛇破壳而出时,便很可能自以为勘破了生命的秘密。的确,生命既然孕育在卵中,有卵(睾丸)的男人便是创造者。就连鱼和蛙批量产出的小宝宝,也可以理解为雄性之所赋予。于是,蛇和鸟便成为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物。
当然还有太阳。太阳也是非有不可的。何况月亮已是女神,男神就该是太阳。结果,正如月亮里面有一只名叫蟾蜍的神蛙,太阳当中也有一只神鸟,名叫金乌。只不过金乌有三条腿,有的身上还背负着太阳。有了这只“三足神鸟”,男人的太阳就不但能够冉冉升起,还能飞向不知终点的远方。
3.可惜谁都没有想到,是鸟就会叫,就会飞。她们更没想到,鸟的背后还藏着一条蛇。蛇是一定要吃青蛙的,下手只是迟早的事。只要太阳的光芒盖过月亮,蛇就一定会把母爱社会变成男权社会,并永不交权。
4.伏羲身上,有股子烤羊肉味儿。
当然,这里说的伏羲跟女娲一样,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,而是一个文化符号,代表的是父系氏族社会。这个社会的历史少说也有上千年,但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,也不管这当中出了多少个代表,我们都通通称之为伏羲。而且照理说,他们也都该是蛇神。
5.羲,无疑与羊有关。金文的羲,就是上面一个“羊”,中间一个“我”,下面一个“兮”;或者上面一个“義”,下面一个“兮”。这个字加上“牛”字旁,就是犧,牺牲的牺。
6.其实,羲,原本与羊没有关系。甲骨文的羲字里面就没有“羊”,而是上面一个“我”,下面一个“兮”。我和兮,分别是什么意思?兮是语气词,上古读音接近于“喝”,中古读音接近于“嘿”,意思相当于“啊”。我,也不是“自己”,是“兵器”,意思是“杀”。
所以,甲骨文的羲,就是“杀啊”。
7.伏羲又叫庖牺(庖犧)。庖牺的犧,就是牺牲的犧;牺牲的犧,则原本是伏羲的羲,就像蛇字原本是“它”。这在文字学上就叫“本字”,也就是“原版”。
犧的原版是羲,蛇的原版是它。后来,它加上虫就成了蛇,羲加上牛就成了犧。为什么要加偏旁?为了强调。比方说,强调蛇是爬虫。同样,正因为羲是牺牲,所以旁边要加牛。要知道,牺和牲,都是牛字旁。
这当然很牛。伏羲,就是很牛的庖牺。庖即庖厨,牺即牺牲。牺牲就是献祭用的动物,包括马、牛、羊、猪、狗、鸡。其中色纯的叫牺,体全的叫牲,合起来叫牺牲。最重要的牺牲是牛和羊。祭祀的仪式,有牛就叫太牢,只有羊就叫少牢。少牢比太牢用得多,因为羊比牛便宜。但再省钱,也得有羊。
所以,尽管甲骨文的羲没有羊,金文就得加上去。等到表示牺牲之意时,还得再加上牛。总之,先是上面加只羊,后是旁边加头牛,庖牺或伏羲,才算验明正身。哈哈,伏羲这蛇头,原来是个做饭的。
8.战争要杀人,祭祀要杀羊。羲,岂能不是“杀啊”!伏羲登场,便难免杀气腾腾。他的地位也不低。事实上,如果说女娲的伟大发明是生殖崇拜,那么伏羲的卓越贡献就是请神吃饭。他身上有羊肉味儿,后来起了王莽的心思,都不奇怪。
9.非洲那“鸵鸟人”使用的伎俩,想必我们的老祖宗也曾得心应手。实际上,佯装就是装羊,也是羊人,而我们民族最早的“羊人”就是伏羲。作为猎人,伏羲当年肯定曾经伪装过羊,否则就无法解释他头顶上为什么是羊不是牛。
实际上,这也是最早的“局”,但可惜鲜为人知,只能通过文字和旁证来推测。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:吃不完的羊被圈养起来,猎人伏羲也变成了牧人伏羲。
10.请神吃饭,不能不办。那些山神、河神、林妖树怪和土地公公,管着山间的兽,林中的鸟,水里的鱼,地上的庄稼,自己又吃用不完,完全可以分一点给我们。只不过,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,你得把神伺候好了。要知道,就连楚汉相争时的范增要杀刘邦,也得先摆鸿门宴。
显然,这只能是伏羲的事。也只有靠着佯装猎获了羊群的他,才有资格充当请神吃饭的主持人和厨师长。当然,在祭祀仪式上,他仍得头戴羊角身披羊皮,尽管这时的他不再是猎手,也不再是牧人,而是祭司。

伏羲的秘密,昭然若揭。与此同时,他的地位也节节高升。
11.是的,承认男人在生育中的作用,并设立祭坛。
祭坛在红山文化遗址已经发现,只不过女神的圆,男神的方。这倒不难理解:女人玉润珠圆,男人有棱有角。难怪女娲手上拿的是规,伏羲拿的是矩,女圆男方嘛!
那么,天圆地方,又怎么讲?天,不是男性;地,不是女性吗?对不起,男人变成天,就像女娲变成蛇,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。在远古,在女娲的时代,女人才是天,男人则是地。
只不过,自从男人有了方方正正的祭坛,也就好歹有了一席地位,可以跟圆圆满满的女人分庭抗礼。
于是伏羲摇身一变而为蛇神。
12.伏羲变成蛇,不是“杯弓蛇影”,而是“文化革命”。也就是说,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牛的男人,开始要求在饮食和男女两个方面,都能体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这就必须引蛇出洞。
但,为什么必须是蛇呢?因为只有蛇,才是男性最强有力的象征。鸟,就温柔了点,无法完成革命的任务。
13.祭祀的高潮和余兴,是篝火晚会。
礼的起源,就在这里。实际上,远古人类的祭礼,原本就是人神之间客客气气的讨价还价和互惠互利。弱小而希望得到保护的人,献上忠诚和敬仰;强大而乐意受到崇拜的神,赐予雨露阳光。这就要有表达诚意的方式,包括牺牲玉帛,也包括高歌狂舞。
14.做爱,以神的名义。狂欢,在神的面前。这就是远古的礼乐。它是神的盛宴,也是爱的盛宴。用不着大惊小怪。在原始时代,饮食和男女,原本就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,同一个目标的两手。这个目标和这件事情,就是族类的生存和发展。神,当然是赞同的。这,才是祭祀仪式和篝火晚会的主旋律。
15.夏娃的革命成果是裸体直立,女娲的文化建树是生殖崇拜。生殖崇拜是不能叫做“性崇拜”的,因为它的目的是生儿育女,不是男欢女爱。它崇拜的也是繁衍生息的神秘力量,而不是导致性快感和性高潮的性能力。伏羲才能接过女娲的旗帜,并打上自己的烙印。伏羲的烙印就是男人掌权。男人一旦掌权,生殖崇拜就会变成图腾崇拜,母爱社会就会变成男权社会,潜伏的蛇也就会变成飞天的龙。龙的传人,由此产生。
炎帝东征
蛇第二次出场后,部落的时代开始了。炎帝为它揭幕剪彩,牛图腾的旗帜高高飘扬。
1.接班人炎帝身份不明。请问,他就是神农吗?不知。也许是,也许不是。他跟黄帝同时代吗?也不知。有人说同时,有人说先后。这些陈芝麻烂谷子,就连司马迁也拉扯不清。
2.还是毛泽东说得对:五帝三皇神圣事,骗了无涯过客。
3.炎帝是牛,伏羲是蛇,这可真是“牛鬼蛇神”。真是“牛鬼蛇神”倒也好,麻烦在于炎帝既是牛同时又是羊,因为姓姜。姜就是羊女,正如伏羲是羊人。但,如果炎帝是羊人,怎么会牛头人身?而且伏羲是羊也是蛇,为什么由牛来接班?何况炎帝是西方戎族,伏羲则也许是东方夷族,也许是南方蛮族。炎帝接了伏羲的棒,岂非“东拉西扯”,或“南腔北调”?